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朱慧
10月11日,以“光聚未来,众行致远”为主题的2025国际光化学技术与产业大会在武汉开幕。大会集聚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名嘉宾,涵盖院士、顶尖学者、产业领袖及投融资机构代表,旨在推动光化学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动能。
从省域层面看,湖北已明确光化学产业发展蓝图。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文兵表示,近年来,湖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把光化学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引擎,以光为媒、聚势而强,为该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武汉作为产业核心承载地,凭借雄厚创新实力为发展“保驾护航”。武汉市副市长孟晖介绍,武汉是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正致力于建设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奋力谱写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新篇章。
据了解,未来,武汉将从三方面推动光化学产业升级:一是统筹“一城两廊”建设,优化空间布局;二是通过“揭榜挂帅”攻关关键技术,推动石化产业向精细化工新材料转型,以青山区为核心打造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武汉英才”计划,引导超百亿元资金投入光化学领域,推动产业从“有基础”向“成规模”加速迈进。
“自20世纪初揭开光与分子作用机制以来,光化学历经百余年发展,已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前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吴骊珠表示,当前,光化学正处于纳米控光、生物感光、量子调光的交叉创新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前沿赛道。
据悉,本届大会为期三天,设置34场高水平学术会议、产业论坛及企业展会,除国内顶尖学者分享外,大会特邀请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本杰明·李斯特教授出席闭幕式。通过全球智慧碰撞,为武汉光化学产业引入前沿技术与合作资源,推动大会从“学术交流平台”升级为“资源聚合枢纽”。
会上,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彭双阶提出三点发展方向:一是强化基础研究前瞻布局,二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与全球科技界携手应对共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科技命运共同体。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