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近日发布的《2025中国城市创新记分牌》显示,我国重点城市总体创新水平继续保持增长。与欧盟相比,整体处于创新领导者行列。其中,深圳、上海、北京和南京的创新总指数保持在前4位;新兴创新城市中,东莞、合肥、长沙、无锡、常州、嘉兴、郑州和南昌的创新总指数高于60%,属于新兴创新城市中的创新领先城市,综合创新实力已跻身重点创新城市第二、三阵列。
《2025中国城市创新记分牌》包括《重点创新城市篇》和《新兴创新城市篇》。该报告是2017年正式发布以来的第9版,根据我国城市创新特征,以《欧洲创新记分牌》(《EIS》)为蓝本,选取国内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等20个重点城市,以及经济较为发达、创新能力较为突出的30个新兴创新城市进行评价。
数据显示,20个重点城市创新总水平达到81.67%,比上年提高了0.55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20个参评城市的创新总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厦门、沈阳、长春和青岛的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增幅,武汉、重庆、大连、宁波、西安、苏州、济南、成都和南京的增幅高于城市平均增幅。
基于《EIS》评价体系,将中国城市创新评价体系的指数换算为《EIS》的指数,与《EIS》的参评国家进行对标。结果显示,20个重点城市创新总指数平均水平达到161%,远超欧盟平均水平(110%),领先幅度超过51个百分点。其中,深圳、上海、北京、南京、杭州、苏州、广州、西安和厦门处于创新领导者行列,武汉、成都、天津等8个城市属于强大创新者;重庆、哈尔滨和长春属于中等创新者。
报告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强化广深双核联动,积极打造协同创新高地,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区域内高水平科技合作不断深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布局,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深圳创新总指数达到87.83%,继续排在参评城市首位。创新投资指数、创新活动指数和创新影响指数仍保持在参评城市第1位,在资金支持力度、企业投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合作、知识资产、影响就业、影响产出以及环境可持续等方面表现优异,位居参评城市前列。
广州的创新总指数仍排在参评城市第7位,创新条件指数和创新投资指数分别排在第5位和第6位,在人力资源增长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每10亿GDP的注册商标数等指标上表现出了显著优势。
北京和天津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充分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协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北京创新总指数排在参评城市第3位,其中,创新活动指数和创新条件指数均保持在参评城市第2位,在人力资源、有吸引力的研究体系、资金支持力度、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天津创新投资指数比上年上升1位,在发展质量上高于重点城市平均水平,其中,百万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数排在参评城市第4位,人均电信业务收入位次比上年上升4位,进步明显。
同时,报告显示,30个新兴城市的创新总指数平均水平达到62.99%,比上年提高了3.14个百分点。其中,东莞、合肥、长沙、无锡、常州、嘉兴、郑州和南昌表现突出,创新总指数高于60%,属于新兴城市中的创新领先城市,综合创新实力已跻身重点创新城市第二、三阵列。
与《EIS》相比,新兴城市创新总指数进步明显,平均水平达到124%,高于欧盟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整体处于强大创新者区间。其中,东莞、合肥、长沙和无锡属于创新领导者,常州、嘉兴、郑州等12个城市属于强大创新者;扬州、泰州、烟台和福州等14个城市属于中等创新者。
《2025中国城市创新记分牌》由北京立言创新科技咨询中心牵头多个城市科技管理部门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发布。该中心专注于科技创新领域,以及相关的经济社会领域的监测和评价活动,长期为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统计局、中国科协等部门及多个地方科技管理机构提供支撑。
(图片由课题组提供)